
漫哥身邊的很多朋友除了學車考的時候開過手動擋車型之外,考到后基本沒碰過手動擋。畢竟比起手動擋車型,自動擋踩油門就“走”,開車過程中省心又省力。而且同一款車型,自動擋的車型相比更貴。所以有些由于資金不足,買了手動擋車型的朋友也想“解放”左腳,就選擇了一種叫做汽車自動離合器的東西,俗稱“自動離合王”。雖然,宣傳說通過加裝一套獨立系統,由微電腦控制離合的分離和結合,能達到“開車不用踩離合”。但畢竟是加裝的東西,存在一定的隱患,還不如原廠MT來得實在。所以,很多廠家都推出了AMT這個“神物”,這種機械式自動變速器,成本相對AT自動變速箱要低很多


其中纖維素的作用是提升初始接合力。玻璃纖維的作用是提升強度和高溫摩擦系數。為了讓動力反應更直接、換擋過程更快,賽用摩擦盤一般是沒有緩沖彈簧的。為了抵抗更大的剪切力,防止摩擦料脫落,其磨擦料是通過鉚接和粘接兩種方式固定在中心盤上的。有些賽用摩擦盤將細小的凱夫拉材料混合在酚醛樹脂基中,利用凱夫拉的強度和耐熱性。但凱夫拉摩擦盤比較怕打滑。這就需要動力柔和的介入。特別要說明的是,如果新換裝了凱夫拉摩擦盤,那就需要確保飛輪及壓盤壓力環上沒有油污等雜質,并且柔和的磨合1000km左右才能正常使用。

動力強了油耗就高,開得狠了油耗也高”想必這是大家的傳統認知。其實,油耗仍然可以在不影響動力的前提下,通過發動機、變速箱的底層優化得到改進。如果我們將發動機拆解開來,就像電腦的配置分為CPU、內存、顯卡那樣,從功能模塊的角度來看,就會發現國外一線品牌發動機的“端高配置”,在秀優的自主品牌發動機上并不乏搭載。
我們聊發動機時,經常繞不“沃德”,這是國外雜志設立的發動機獎項,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。其實國內也有一項行業里挺受關注但外界知道并不多的獎項——中國心發動機。它的評選范疇是每年在華生產的發動機機型,針對它們的動力性、燃油經濟性、NVH表現以及整車匹配做出評價,評委也都是國內高校的名教知授、發動機工程人士。說白了,這就是中國版的“沃德”,對國內消費者來說更接地氣、更有參考價值。